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 > 佛慈食疗 >  正文
佛教的医疗保健(三)
上传时间:2014-07-24 17:45:03   点击次数:

  前面探讨了佛教的医疗保健,以下就律典的记载,收录释尊时代,佛教和民间社会间流传的一些医疗传说,汇编成杂类医疗。杂类医疗中,有些本来是可以归於佛教医疗,而所以把它放在杂类医疗中,是因为它零星杂乱又独特,无法归纳整理成有系统的说明,故姑且以杂类医疗为名。
  1.雨水除病
  有次,三月夏安居时,天降大雨,释尊告诸比丘「此雨沾濡,有大威力,若洗浴者,能除众病」(大23.896中),比丘可随意洗浴除病。
  2.染发剂
  用「余甘子」涂发,能使白头发变乌黑亮丽。(大24.207中)
  3.防虫剂
  比丘得好,寄放在俗家,被虫咬坏。释尊云「於其衣内,安苦叶,或安阿魏,或苦楝叶」(注33),可以防止虫咬(大24.286中)。
  4.钵水治病
  婆罗门小儿病,有居士教以向比丘乞钵水洗浴,可得痊愈。释尊云「若有人来乞钵水时,应净洗钵,置清净水,诵阿利沙伽他,咒之三遍,授与彼人。或洗或饮,能除万病」(大23.903中)。随後释尊亦开示授他钵水时,应遵守的行法。
  5.诵咒称念三宝
  室罗伐城(舍卫Sravasti)有婆罗门,忽尔得病,延医诊治,绵历数年,群医束手,自觉必死无疑。时邬陀夷,为他「诵咒、称三宝名」,婆罗门闻咒後,众病即得消除,放是归信三宝(大23.861中)。
  6.五色线系臂
  比丘病,医人教取「五色线,咒之系臂」,必可痊愈。释尊云五色线,当安放在左手肘後。病渐愈时,可系在衣角;若得瘥时,应放在墙柱隙中,不可随意丢弃,以免遭致非人嫌贱(大24.208下─209上)。
  7.佛威神力
  有孕妇死,当荼毗时,腹中胎儿裂出。释尊令侍缚迦,入熊熊烈焰中,把小胎儿抱出。侍缚迦毫发无伤的救出胎儿,而且感觉到有一股从未有的清凉,这清凉比牛头檀香摩触身体,还要舒适自然,这是「由佛威神自在力,能令猛焰变清池」所致(大24.212下)。
  8.真实语
  提婆达多推石伤佛,执金刚神以金刚杵把石击碎,其中一小碎片击中佛脚,佛受伤流血,用牛头林檀香、童女乳汁等涂伤口,仍血流不止。此时,十力迦摄波,以「真实语,发大誓愿若佛世尊,於一切众生,普作子想,实不虚者,令血止息,疮得平复」。如此发愿後,血便止息,伤口马上愈合(大24.192中──194上)。
  9.避孕药(男性)
  猛(灯)光王以药授健陀罗服食,令「不生子」,以免生子继承王位(大24.313上)
  10.堕胎药
  小军和嫂作非净行,嫂有妊,友人善解方药,授与堕胎药。遂胎堕无复妊娠相(大23.665中─下)。又善贤妇怀孕,善贤被婆罗门所蛊惑,以为此儿为不吉祥物,便授与「堕胎之药」,毒杀胎儿(大24.211上)。
  11.蛭
  律中记载「诸医人以蛭疗病而为活命」(大23.922中),实际情形如何,不得而知。
  从以上杂类医疗的内容来看,它夹杂很浓厚的民间色彩,以及崇尚灵异的风潮。如五色线系臂、钵水治病、通咒称念三宝、佛威神力、以及真实语等,都是属於一般民间信仰,及崇尚灵异方面的疗法。

            伍、後记
  生老病死,是有情身心演变而产生的痛苦。有情面对这些痛苦,都有畏死求生的本能,因而寻求不病、不死、长生之道。这种祈求不病、不死、长生之意欲,是自古皆然。以印度来说,在梨俱吠陀时代,即有医药神阿须云(Asvin),他能赐给「盲目的以眼,治折胫者而与铁脚」;治疗神鲁特罗(Rudra),能治疗人类、畜生的病痛;又有他神(Vata),能治人病,并赐与人长生不死(注34)。这些自然神,都是以医术治疗众生病苦而被尊崇的。亦可以说自然神是人类面对著病苦死亡,祈求有一主宰者,他能治疗疾病,赐给人类幸福平安的一种意欲表现。这种意欲,亦是医疗文明的原动力(如中国传说神农尝百草治百病)。
  释尊时代,印度的医疗文明,已有相当水平,我们从侍缚迦替阿难开刀治疮;释尊教导僧众改良病床,方便病人大小解;利用运动器材健身治病...等,可见一斑。又根据律典记载,北印的得叉尸罗国(Takkasil)是医疗圣地。释尊时代的医王耆婆(Jivaka),即是在得叉尸罗学成一流的医疗治术回摩揭陀国(Magadha)行医救人的(大22.851上──下)。而佛教在印度兴起,僧众的日常生活,必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,这应是律典留下相当多关於医疗题材的原因之一!
  在研读律典时,看到释尊教导僧众,储藏衣物,为避免被虫咬坏,可摆入防虫剂──苦叶、阿魏、苦楝叶时,觉得这种防虫剂,和现今的樟脑丸之类相似,後翻阅《佛光大辞典》阿魏条,亦解说为如今之樟脑丸(p3691)。如此,不谋而合,遂兴起了一探佛教医疗的念头。汉译的各部广律和南传铜律中,都有关於医疗保健的记载,且每部律所说的医疗法不尽相同。本文所依据的《根有》广律,只是众律之一部而已,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缺失。冀望来日,能搜寻各部律典,补足这分缺失。
  注释
  (注1)《杂阿含经》卷15.大2.105上─中。
  (注2)《印度通史》页8.周祥光编著。
  (注3)王舍城大24.19下;毗舍离(广严城)20下;温逝尼国305上。
  (注4)七不衰法大24.382中;《中阿含》《雨势经》大1.648上。回琉璃王伐释种大24.239中
  (注5)「造小寺」学处大23.688上689上;「应法净处,无诤竞处,有进趣处」688中。
  (注6)「造小寺(房)」、「造大寺」学处,各部律中的僧伽婆尸沙第六、七条。《僧只律》大22.276中─280上;《五分律》大22.13上─14中;《四分律》大22.584上─587上;《十诵律》大23.20中22上;《根有律》大23.688上─691中;《铜律》南传1.244─266。
  (注7)《四分律》大22.585中。
  (注8)《五分律》大22.14上。
  (注9)《十诵律》大23.20下。
  (注10)大24.19下─20上。
  (注11)僧脚崎(Samkaksika)僧只支、僧却崎。西域记云,唐言掩腋,旧或名竭支,正名僧迦□,此云覆腋衣。用覆左肩,右开左合。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七·(大54.1171下)。
  (注12)富罗正言腹罗,是短靴,亦即短袜筒靴。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三·(大54.1108中)。
  (注13)青草上大23.998下,大24.247上;水中大23.904上;温堂大23.787下;空宅大23.1015下;无草处大24.247上。(注14)大小便及咦唾不得弃在青草上大23.904上;不得弃墙外大23.999上─中。(注15)索美食大23.827中;展转食810下;足食竟更食821上;非时食824中;不受食825上。
  (注16)随方毗尼《五分律》卷二十三云「虽是我所制,而於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;虽非我所制,而於余方必应行者,皆不得不行」(大22.153上)。又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一记载玄奘大师到□货逻国时,见到当地僧众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,三月十五日解安居,大师云「斯乃据其多雨,亦是设教随宜也」(大51.872上)。
  (注17)跋迦梨大2.346中;阐陀347中。
  (注18)展转食大23.810下;索美食827中;施一食处816上足食竟更食821上;别众食823中;饮酒859下。
  (注19)随意欲「随意」,《五分律》(大22.130下)、《僧只律》(大22.451上)、《四分律》(大22.835下)、《十诵律》(大23.165上),都作「自恣」。是僧众结夏安居了,要集合界内众僧,以见、闻、疑三事,请众僧举罪。如果有比丘因病不能参加,比丘应到病比丘所取欲,再到僧中羯磨。此中,病比丘不能赴集,向比丘说欲,称为随意欲(大23.1045下─1046上),或自恣欲。义净三藏在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二云凡夏罢岁终之时,此日应名随意,即是随他於三事之中,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。旧云自恣者,是义翻也。梵云钵剌婆剌(Pravrana),译为随意,亦是饱足意,亦是随他人意举其所犯(大54.217下─218上)。
  (注20)不听患重大恶疾者出家,是汉译各律和南传铜部律共同的说法。《五分律》(大22.116上);《僧只律》(大22.420下);《四分律》(大22.808下);《十诵律》(大23.152中);《根有律》(大23.1041上);《铜律》(南传3.155)。?癣疥奇痒之皮肤病,有传染性。初起多生於手腕指缝间,亦称疥疮。《中文大辞典》六,页747。
  疮癞麻疯病。全体皮肤上,发生斑点之病,有传染性。《中文大辞典》六,页813。癞此证初起水泡,作痒成疮,破流脂水,奇痒彻骨。或出水如疥,或乾或湿,似虫非虫,久则成片,延及遍身,好浴热汤。形如风癞,乃气血虚弱,不能滋润皮肤所致。癞又是秃疮的别称。秃疮是由胃经积热生风而成。头生白痂,小者如豆,大者如钱。小儿多患之,骚痒难堪,却不疼痛,日久延漫成片,法焦脱落,即成秃疮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页4559,1333。(武进谢观编纂商务印书馆61年4月台版)?
  □□颈肿之恶疮。《中文大辞典》六,页799。□颈肿;□□之形大者。【灵枢寒热篇】寒热瘰□,在於颈腋者,此皆属□寒热之毒气也。留於脉而不去者也。反其目视之,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,见一脉,一岁死;见一脉半,一岁半死;见二脉,二岁死;见二脉半,二岁半死;见三脉,三岁而死;见赤脉不下贯瞳子,可治也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页4142,4132,4559。?.乾癣、湿癣皮肤病,与疥相类。聚集於一处,而渐蔓延,有白癣、黄癣、顽癣??。《中文大辞典》六,页815?.□癖心胸卒痛之症。《中文大辞典》六,页747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释□积聚悬於腹中者。此证多因阴阳之气不和,或忿怒而适当饮食,食气相搏,而痰火附之,遂合并成形。近脐左右,各有一条筋脉扛起,大者如臂如筒,小者如指如笔管如弦(页2220)。
  癖积聚之潜匿於两肋间者。此证因起居饮食无节,伤及脾胃,或强力作劳,精血亏损,邪冷之气,抟结不散,藏於隐僻之所。按之若无物,有时而痛,始觉有物(页4354)。
  上气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「心肺之气,以在人体上部故名。【灵枢大惑论】上气不足,下气有余,肠胃实而心肺虚。【口问篇】故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苦鸣,头为之苦倾,目为之眩。...按此证因肺经受邪,气道窒塞,呼多吸少,气息急促。经言气有余者,盖邪气有余也...若上气面浮肿,肩息脉浮大者,不治,加胀者,尤甚。」(页130)?.炊渴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释炊上下不通,则面黑皮毛炊而终矣(页4117)。而炊渴病不详。
  (注21)腐烂药亦译为陈弃药。有解说为大小便的,如《增壹阿含经》卷三十五(大2.746中);《长阿含经》卷十二(大1.74)注解栏云大小便等於陈弃药。
  (注22)善坚树律中译为「善坚树」,但不明是属何树。
  (注23).庵没罗(Amra)义净三藏夹注云「庵没罗果,此果大如桃而不同,生熟难知,有四种不同」(大24.209下)。又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三僧肇注,云是此方之柰树,其果似桃而非桃。略疏云,柰树定非柰。又译为难分别,其果似桃而非桃,似柰而非柰。因内外俱生,外熟内生,外生内熟,内外俱熟,故云此果生熟难分。(大54.1102下─1103上)庵没罗即是芒果,它和阿摩洛迦。(amalaka即余甘子两者是不同的)。(《佛教植物散策》页159-162,185-189。)?.婆(nimba)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二十六婆是树名,叶苦可煮为饮,治头痛,如此间苦楝树。(大54.479上)?.赡部(jambu)亦云阎浮树,四、五月间开花,结深紫色果实,稍带酸味,种子可作药用。《佛光大辞典》页6337?.夜合(sirisa)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八尸利沙,此翻为吉祥树,即合昏树,俗名为夜合树。(大54.351下)又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三或译尸利洒,此间合昏树。有两种,尸利沙者,叶实俱大;尸利,叶实俱小。又舍离沙,此云合欢。(大54.1103中)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即何首乌,又名交藤、夜合、地精、陈知白、桃柳藤、山奴、山哥、山伯、山翁、山精、赤葛、马肝石、九真藤、疮帚、红内消、交茎、野苗、金香草。主治□□消痈肿,疗头面风疮,治五痔,止心痛,益血气,黑髭发,悦颜色,久服长筋骨,益精髓,延年不老(页572─573)。(陈存仁主编旋风出版社59年9月版)?.俱奢摩(kusama)不知是否即拘苏摩?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二十三苏摩是一切花的通名;别名是单指拘苏花,其花大小如钱,色甚鲜白,众多细叶圆集共成,乍如此方白菊花。(大54.443上)
  (注24)□头鞋即□头鞋。《续一切经音义》云「吴人谓□曰□,案即□等。□也,律文作□,非」大54.975中。
  (注25)梨勒果(haritalci)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三新云诃梨怛鸡,此云天主持来。此果为药,功用至多,无所不入。(大54.1103上)。
  (注26)□(Tamana)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七怛钵那,此言□。通慧指归云,将杂米□碎蒸曝。(大54.1174中)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□是以粳米或小麦炒磨成者。性质是甘苦微寒(酸寒)无毒,其功用是除热,下气,实大肠,治寒中烦热。(和水服)消渴、泻痢(页4075)。
  (注27)江□脂即江豚也。《一切经音义》云江□是「江海中之鱼类,似大猪故名江豚。风波欲起,此鱼先出水上出没,皆迎风而行,须臾即风起也」。(大54.712上;《续一切经音义》大54.967上)
  (注28)风《一切经音义》注为是风病,会腹胀也。(大54.723上,726下,7735下)
  (注29)渴症《中文大辞典》六「奇病论云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,故其气上溢,转为渴。──释名消病,消□也。肾气不周,於胸胃中,津润消渴,故欲得水也」。(页771)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渴即是消渴、消瘅。五藏皆柔弱者,善病消瘅。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,长冲直扬,其心刚,刚则多怒,怒则气上逆,胸中畜积,血气逆流,髋皮充饥,血脉不行,转而为热,热则消肌肤,故为消瘅。脉实,大病久可治,悬小坚,病久不可治(消渴页2167;消瘅2175)
  (注30)余甘子梵云庵摩洛迦amalaka,此云余甘子,广州盛产(大24.207中;210中);大如酸枣,唯堪为药(大24.209下)·余甘子,过去称为阿摩洛迦、阿摩洛果,现在通常音译为阿摩勒。果实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,吃的时候有涩味,但嘴里会留下甜味,故又称余甘子。(《佛教植物散策》,页159─163。)
  (注31)和尚阿梨大23.1030下;依止师大24.279上─中;教读师270中280上,382上。
  (注32)闻而求死大23.652下─653中;乐死658中─659下;劝死660下─661上;赞死661上。
  (注33)?苦叶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云「苦汤,偏除热病,酥油蜜浆,特遣风」(大54.224下),而律中说苦叶可防虫。这可能是把苦煮成汤,可消渴除热;而叶片放进衣物,可防虫害。?·阿魏即兴渠。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云「(印度)西边乃阿魏丰饶」(大54.223下),可见盛产於西印度。依《翻译名义集》的解释?·兴渠「是树汁,似桃胶,西国取之,以置食中,今阿魏是也。慈愍三藏云,根如罗卜,出土辛臭,慈愍东到彼土,不见其苗」。(大54.1107下)?·苦楝叶是落叶乔木,属楝科。春夏之交开花,木坚实,可供作家具、乐器用。《国语实用辞典》页973(五南图书出版)
  (注34)阿须云神《印度宗教哲学史》页78;鲁特罗神页82;他神页84。QQ图片2013070213284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