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是怎么吃饭的呢?来反照一下,当你在吃饭的时候,你真的是在吃饭吗?你说你在吃饭,应该说你的身体在吃饭,你的心也在吃饭吗?你吃饭的时候,你心里可能还惦记着刚刚发生的某一件事,上午领导批评你了,或者你还在琢磨昨天遇到的问题,这就是你的心在牵挂着过去。这种牵挂可能是很明显的念头,也可能是不明显的深层次的心意识。吃饭的时候,你也有可能在想今天下午有什么活动,明天要到什么地方去,你的心在期盼未来。还有可能在想,这个菜不好吃,那个菜好吃,你是在分别你眼前的饭菜。所以,你的生命在吃饭的时候是分裂的,你的身口意在吃饭的时候是分裂的,没有统一起来,就像我的师父净慧禅师说的那样:“你不是在吃饭,你是在吃分别!”吃饭的时候,我们的心或者是在追忆过去,或者是在期盼未来,嘴在嚼动,可心却在别的地方,这就是我们吃饭时的心态。我所说的不会吃饭,指的就是这种状态。
我们吃饭的时候,没有能够保持正念,我们的心流失了,流失在过去,流失在未来,或者流失于对当前外境的分别上了。吃饭就是吃饭,要保持正念,以正念来吃饭,过去的一切事情,未来要发生的事情,以及饭菜的好坏,你都把它彻底地放下,无所挂碍。这个时候,说你在吃饭都是多余的,因为此时你的整个生命是心境交融的。境是饭,心是心态。你吃得很专注,很专心,所有其他的事你都不想;同时你吃得很明了,你对你当前的生命状态很清楚,就像有一盏明灯照耀着一样。这是你的心在观照,所以说专注就是定,明了就是慧。你专注地吃,明了地吃,就是定慧等持地吃饭。
我讲赵州禅师的一个故事。赵州禅师活了一百二十岁,年岁一大,牙齿就掉了。有一个徒弟是地方长官,他问:“师父,您还有几颗牙齿?”禅师说:“只有一颗了。”“那您怎么吃饭?”禅师说:“下下咬着。”他老人家只有一颗牙齿,每咬一下都不会空过,都能下下咬着。这个对答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:禅师在吃饭的时候,他的心这样专注、这样明了,他的心一下也没从他当下所做的事情上跑出去,一下也没有开小差,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。
也许有人会说,我吃饭没有去想别的,我边吃饭边想着我要去打坐,我要去念经,我要去度众生,这好不好呢?我的体会是:如果你能以正念来吃饭,你就是在打坐、在念经;如果你能以正念来吃饭,你就是在度众生。在广大无边的法界里,吃饭看起来是一件小事,是一件孤立的事情,但是我要说,当你吃饭的时候,整个世界都在你的这个事件之中,所以只要你能专注明了地吃饭,你就是在度众生,就是在供养诸佛。
我们早晨、中午吃饭之前要供养三宝,佛会不会来吃我们的饭呢?佛会来吃,不过佛会说:“你好好吃吧,你吃就是我吃。”如果我们以全部的身心来吃饭,那我们就是在替诸佛菩萨吃这顿饭。这顿饭里有整个法界,所有的因缘,包括我们生命觉醒的因缘,以及所有众生的关系,都在这顿饭里面。如果我们要仔细分析的话,那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怎么说也说不完了。
简单来说,米饭要靠炊事员煮熟,稻米要靠农民耕种;稻谷的成长不仅需要农民的辛勤劳动,还要有阳光雨露、土地肥料、农机农药等种种因缘的成就,稻谷收成了还要加工,卖米买米还要汽车,汽车要有公路,公路要有交通警察,交通警察又涉及到政府的管理……这样观察、思维下去,你会发现,每一件事物当中都包涵着整个法界,即使在一粒小微尘里也有整个三千大千世界。
经过刚才的分析,我们看起来并不一定会吃饭,并不是每一顿饭都能吃好。吃饭是这样,那么生活中其他的每一件事情,我们又是怎样呢?我要说,我们不会吃饭,同样地,我们不会走路,不会睡觉,不会看,不会听,不会说……
实际上,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、每一件小事,我们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分裂、牵挂、混乱与执著,因此我们的人生就有种种苦恼。我们生活在幻象里面,生活在执著的假相里面。那么,怎么才能够体会到禅的喜悦,使我们生活得真实,生活得美好呢?净慧禅师经常这样指导我们:“安住当下。”安住当下,把握当下,我们要学会让我们的心安住在当下,让我们的生命成为一个统一体。
- 【上一篇】:每天吃一口 饮食更均衡调理身体健康
- 【下一篇】:想要长寿多吃素,豆类食物最营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