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 > 寺院动态 >  正文
9月28日海上大放生功德圆满(法会第一天)
上传时间:2013-09-28 17:14:00   点击次数:

       寒山问拾得:放生可成佛否?答曰:诸佛无心,惟以爱物为心。人能救物之苦,即能成就诸佛心愿矣。故一念慈悲,救一物命,是一念观世音也。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,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。我心即是佛心,焉得不成佛乎!故知放生因缘,非小善之所能比。凡我同愿,宜广行劝勉,善令群生同归悲化。

    国庆的到来,不知会有多少众生被摆上餐桌,护国龙王寺住持释果智法师因慈悲众生之心,特发心于9月28日-10月7日期间领全寺僧众,举行为期10天的堕胎婴灵超度法会,并在法会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举行大型放生。

    2013年9月28日,许是因为众人的悲心,天空下起了绵绵密密的甘露雨,洒在每个生命的身上,洗去了众生的烦恼,洗涤着空气中的污浊。而在场的信众脸上却带着明媚的笑容,竟比太阳还要让人感到温暖。

    上午7时,由护国龙王寺住持释果智法师主法,带领着大家为放生物命虔诚说法,诵大悲咒、往生咒加持,并为其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宝,之后为即将放生的生灵洒净。 随后在场居士在法师的带领下一同把放生生灵放归自由,重归自然,现场场面殊胜感人。

    果智法师倡导平等维护一切生命,并恳请大家一定要尽力地多放生、护生,哪怕只是一条小鱼,一只小鸟,都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,会使我们得到善法光明的护佑,使我们远离灾难、横祸、疾病、战争。

    佛教认为,天地之万物众生不断轮回,今朝或如愿降临人间,明日或依业不幸沦为旁生。而放生,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:一是因为救赎了别人的生命,种下了善因,来生能得善果;二是因为能偿还累世所欠的杀生业债,从而消减此生的疾病痛苦,且明天会更光明。我想,即使不是佛教徒,应该也会赞赏融会于其间的眼光、内涵、诚信以及某些积极、健康的理念。

    佛教界倡导放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标准的提高,传统的“放生”也在逐步推进,影响日益扩大。除此外,还日渐向更高层次的“护生”转变。放生,及至护生,每天都在与全社会的环保活动接轨,这不应仅仅是佛教徒才参与的事,还应该是全社会都应该支持与参与的活动,当然,佛教徒的放生具有更深远的意义。

   放生,合天心,顺法令,慈悲为怀。

   
 

DSC07988_副本.jpg

师父带领大家诵经

SAM_1711_副本.jpg

居士虔诚诵经

DSC08001_副本.jpg

师父给放生物命加持

DSC08009_副本.jpg

洒净水

DSC08018_副本.jpg

绕佛

DSC08053_副本.jpg

师父为大家开示

DSC08100_副本.jpg

放生开始

SAM_1795_副本.jpg

忙碌的居士们

海上放生.jpg

DSC08098_副本.jpg

居士们都非常积极

SAM_1813_副本.jpg

居士们在放生会场大喊“南无阿弥陀佛“

 

    放生可得十大功德:

   (一)无刀兵劫。世上刀兵大劫,皆由人心好杀所致。人人戒杀放生,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,而刀兵劫运,亦自消灭于无形,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,深望大政治家,大教育家,大农工家,注意于此,力为提倡,必有绝大效果。

   (二)集诸吉祥。吾人一发慈悲之心,则喜气集于其身,此感应必然之理。

   (三)长寿健康。佛经云:戒杀放生之人,得二种福报。一者长寿。二者多福多寿无病。

   (四)多子宜男。放生者善体天地好生之心,故获宜男之庆。

   (五)诸佛欢喜。一切生物,佛皆视之如子,救一物命,即是救佛一子,诸佛皆大欢喜。

   (六)物类感恩。所救生物临死得活,皆大欢喜,感恩思德,永为万劫图报之缘。

   (七)无诸灾难。慈悲之人,福德日增,一切患难,皆无形消灭。

   (八)得生天上。戒杀放生者,来世得生于四王天,享无边之福。若兼修净土者,直可往生于西方极乐国土,其功德实无涯矣。

   (九)现在为人生极危险时代。盖烟酒之癖,恋爱之魔,缠绕众人。如众生报恩,则诸恶消灭,四季安宁。

   (十)动物由下级进于高阶之状态,与人类由野蛮进于文明之阶级相符合。据生物学家之言曰:凡生物皆应于外界之状态而生变化。如人人戒杀放生,则生生不息,善心相感,正似子孙代代相传,永远福寿。

 

      此次放生法会圆满殊胜,放生种类有鲫鱼3560斤,黄金鱼9007斤,千岛糊鲫鱼9125斤,花鲢3026斤,鲫鱼(大)3542斤,拯救物命达千万。

      以此放生功德回向参与法会者,因虔诚设供之心,众障得除,身心安泰,福慧增长,普愿共祈世界和平,国运昌盛、风调雨顺、人民安乐。愿所放众生,既放之后,永不遭遇网捕吞杀,获尽天年,速生净土。并愿捕生人等,回心向善,解冤解结,发菩提心行菩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