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 > 持戒忏悔 >  正文
持戒与自我管理
上传时间:2019-07-08 09:53:37   点击次数:
成功必备的条件,包括做事的能力与做人的能力,做人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。自我管理的能力即是自觉力与执行力,当顺境时,能自醒觉察、居安思危;当逆境时,不怨天、不尤人,能自省且检讨改进。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是守纪律,亦即是守戒律,进退间不逾越规矩、不失分寸。
 
止恶行善诸事顺遂
 
社会上的人事规章、奖惩办法、出缺勤等,都属于团体共同遵守的条约,也是一种戒律。然而社会团体与国家法令,仅止于对人身的行为规范;佛教戒律的规范,则除了人身行为之外还包括了意念的规范。戒律的重点在于自我内在的管理,提升心性品德,长养慈悲心与平等心,经由内在管理的自我约束,对团体规章便能够遵守,团体间自然不易有纷争。由于心怀慈悲,对一切生命便能够包容与尊重,而不会与人结恶缘,善缘具足,自然诸事顺利,所求皆遂。
 
持戒是修行的基础,目的在防非止恶。凡是有损于人的事绝对不做,凡是有利于人的事则非做不可,简单而言,即是“已作之恶令中止,未作之恶令不作;已行之善令增长,未行之善令其生”。《成实论》云:“若无持戒,则无禅定,以持戒因缘,禅定易得。”佛法总纲约摄成戒定慧三学,由戒生定,因定生慧,因果关系倏然分明。
 
自戒自省自觉
 
佛法中的持戒,以五戒为根本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五戒,其实也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所应遵守的生活公约与法则。由于众生多欲,所以苦难不止,由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被外境吸引,而产生爱憎分别,因爱憎而产生贪、嗔、痴等欲念,因欲求不满而起烦恼,乃至于造作恶行。是故,持戒即管理自己的六根,不攀缘、不贪着,少欲知足,而后能得安乐自在。
 
持守戒律者能自省、自觉,所以拥有沉稳坚定的执行力,而于待人处世中奠下的良善基础,更是将来学业、事业乃至道业成就的重要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