忏悔,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,是有非常大的作用。
所谓忏悔,六祖大师说:“忏者,忏其前愆,从前所有恶业、愚迷、憍诳、嫉妒等罪,悉皆尽忏,永不复起,是名为忏;悔者,悔其后过,从今以后,所有恶业、愚迷、憍诳、嫉妒等罪,今已觉悟,悉皆永断,更不复作,是名为悔;故称忏悔。”忏悔就是要我们反省、改过、迁善。
根据经典所说,凡夫一日所作,功少过多,甚至举心动念之间,无非是罪,无非是业。这些罪业就像乌云遮日一般,障蔽了我们的佛性,使我们在生死海中流转,轮回不已。
不过,佛经也说,一个人不怕犯罪,只怕不忏悔。忏悔可以消除罪业,好比衣服脏了,身体脏了,只要用水洗一洗,自然就乾净了;田里的秧苗,只要禾苗茁壯,旁边纵有一些杂草,也起不了作用。又如投一把盐在一杯水中,水的味道奇咸无比,如果再多添加一些清水,咸味自然转淡;一块石头,把它放在船上,藉着船的浮力,它就不下沈。
忏悔一如法水,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;忏悔就像船筏,可以运载我们到解脫的涅槃彼岸;忏悔譬如药草,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;忏悔好比明灯,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;忏悔一似城墙,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;忏悔有如桥梁,可以引导我们通往成佛之道;忏悔犹如瓔珞,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。在佛教的万千法门中,无论我们修学那一个法门,都必须以清净无垢的心田去纳受,因此忏悔是必要的修行。
忏悔,可分为“事相”上的忏悔与“理性”上的忏悔。
事相上的忏,就是藉礼拜、赞叹、诵经、布施、行善等行为而行忏悔。事相上的忏悔,只要有一分的忏悔,就减一分的罪业;有十分的忏悔,就减十分的罪业。如同一个生锈的铜器,你用一分的力量擦拭,它就结净一分;你十分用心、用力,把铜器上面的铁锈统统去除,就十分的明亮、清净,这是事忏。
“罪业本空由心造,心若亡时罪亦灭;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”。
依照佛经记载,忏悔的方法有多种,但均不离事忏与理忏。
天台宗所谓忏悔有三种方法:
1.依戒律门忏悔:
精持戒律,夙夜不懈的修持,犹如大火,烧去一切情识障。
2.依功德门忏悔:
常行功德,供养三宝的修持,犹如春风,拂去一切烦恼障。
3.依无生门忏悔:
勘破生死,修习无我的修持,犹如净水,洗去一切知见障。
忏悔要发心,至诚发心,罪业才能消除。因此,无论是向诸佛菩萨,或是对父母、师长等人忏悔,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:
1.发露。
忏悔须要至诚懇切地表白自己所犯的过错,不可覆藏,就如病患找医生看病,如果不把病症说出来,医生不能正确诊断、开药方,病就不会好。所以要发露不覆藏,如果有所隐藏,忏悔就无法得到完全的清净。
2.要真心地改往修来。
六祖大师说:“凡夫愚迷,只知忏其前愆,不知悔其后过。以不悔故,前罪不灭,后过又生。前罪既不灭,后过复又生,何名忏悔?”因此,忏悔最重要的,是要真心的改往修来;懂得“随缘消旧业,切莫造新殃”,才是真忏悔。(文/星云大师)
- 【上一篇】:如何忏悔?
- 【下一篇】:后悔是活在过去,忏悔是为了未来